
一句“兄弟,辛苦了”,让一枚全运会铜牌温情满满。昨天,全运会场地自行车项目在香港单车馆启幕,上海队王海洲、周瑜、金智恒三人联手摘下男子团体竞速赛铜牌。这支重组一年不到的队伍,曾在迷茫中摸索、在痛苦中坚持,也在每一次训练后燃起兴奋与期待。这是上海自行车精神的传承之役。“这枚铜牌,为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即将告别赛场的王海洲说。
新华社照片,香港,2025年11月13日\n 11月13日,上海队在比赛中。最终,他们获得季军。\n 当日,在香港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赛决赛中,河南队夺得冠军,浙江队、上海队分别获得亚军、季军。\n 新华社记者 吴鲁 摄
低谷寻光
场地自行车项目的难度,其实也是“魔鬼”级别,即便是手握亚运会、世界杯冠军头衔,在国家队短组当仁不让的“一哥”周瑜,也尚未染指过全运会金牌。
团体竞速赛,拼的是各自发挥最大优势。第一棒需起跑反应快、爆发力强,第二棒具备加速能力和传接棒配合意识,第三棒则对耐力要求较高,各司其职方能形成合力。上海自行车队是全运会传统强队,上两届分别在该项目上斩获亚军和季军。然而,由于遇到重重困难,队伍今年迎来重建,王海洲与金智恒的棒次更是对调了一番。这是王海洲的第三届全运会,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收官之战。这位老将曾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我们,真的能行吗?”
新华社照片,香港,2025年11月13日\n 11月13日,上海队选手王海洲(右)在比赛中发车。\n 当日,在香港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赛决赛中,河南队夺得冠军,浙江队、上海队分别获得亚军、季军。\n 新华社记者 吴鲁 摄
刚重组时,每个人都身陷困境。从巴黎奥运会归来后,周瑜休了一段长假,重新归队却发现再也找不到往日的竞技状态。“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明明是和世界顶级选手掰手腕的水平,却突然像刚出茅庐的新秀一样手足无措。那种挫败感,真的难以言表。”
另一边,即将首次征战全运会的金智恒,正全力进行抗乳酸训练。按他的话来说,每天的训练量堪称“地狱级别”,结束后他常常呕吐不止,连晚饭都咽不下去。
王海洲的心里则充满迷茫。他和队友曾在上一个全运周期称霸全国,可陕西全运会上仅获铜牌的遗憾还未消散,如今队伍重组、棒次调整,让这位老将愈发信心不足。
新华社照片,洛阳(河南),2021年9月10日\n (全运会)(7)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赛决赛赛况\n 9月10日,上海队选手周瑜(右)在比赛中。最终,上海队以43秒268的成绩获得季军。\n 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倾囊相授
团体竞速赛的真谛,从来都是“三人成一体”的默契与担当。周瑜毫无保留地将多年大赛经验倾囊相授给金智恒,“每个人第一次参加比赛都会一头雾水,我当初也是新手小白,一上去就被人虐。”他笑言,“18岁时第一次征战全运会时,我跟在老大哥胡珂后面。现在轮到我了,教后辈如何掌握节奏、怎么进攻防守,尽量让他们少走点弯路。”王海洲和金智恒住一屋,跟他分享自己多年大赛沉淀下来的心态,稳稳托住团队的节奏。金智恒则不断告诉自己:“既然站上赛场,就要无所畏惧向前冲。“训练场上,队医的悉心保障、科研人员的精准助力、教练的暖心鼓励,渐渐地将这支在低谷中挣扎的队伍拧成一股绳。
新华社照片,巴黎,2024年8月10日\n 巴黎奥运会场地自行车男子凯林赛中国选手周瑜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今年7月,全国场地自行车锦标赛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开赛。谁也没想到,这支上半年还在谷底徘徊的队伍,竟一举拿下第三名。“那一刻的喜悦,比我过去拿过的任何一个冠军都强烈。”周瑜笑着回忆,“因为这是我们团队一起拼出来的,它让我们重新找回了自信。”
永不刹车
终于站上全运会赛场,三人向着领奖台全力冲刺。“我甚至骑出了个人最佳成绩,职业生涯无憾。”王海洲难掩兴奋,“其实我们距离跻身金牌赛仅差0.003秒,还是有遗憾的。但这份拼尽全力的结果,我们知足了。”决赛场上,三人配合无间,最终稳稳拿下一枚宝贵的铜牌。
新华社照片,香港,2025年11月13日\n 冠军河南队选手唐浩举(右七)、刘琦(右六)、冯钰生(右五),亚军浙江队选手詹泽伟(左五)、陆家辰(左四)、徐家壕(左二)、替补选手严炜明(左三),季军上海队选手王海洲(右一)、周瑜(右二)、金智恒(右三)在颁奖仪式上和教练合影。\n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意大利职业自行车手齐波里尼说过:“如果你刹车,就不会赢”。上海自行车队的新老队员,接过一茬又一茬的接力棒,他们永远在路上,用车轮丈量青春之路。面对镜头,周瑜脸上挂着笑,眼里却闪着光:“其实我现在特别想哭,就是哭不出来。”
回首十多年前,周瑜和王海洲同批进队时,两人通过层层筛选最终留队时的青涩,一眨眼已是队里的中流砥柱,“我们彼此激励、相互扶持,这枚宝贵的铜牌见证了我们的友谊和团结。”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新上任的主教练胡珂,也曾是他们的“带头大哥”,在出征前,迎来了孩子的降生。新生命的到来,仿佛是为上海自行车的全运传承,送上了一份最珍贵的见证。

上海场地自行车的好戏,才刚开始。今晚,由李震祥、吴俊杰、张汇滨和何天涛组成的上海队将在男子团体追逐赛决赛中向金牌发起冲击。中长距离也是上海队的传统优势项目,这批队员从青少年时期便由主教练乔春安一手带大,由国家队金牌教练邬伟培担任教研组组长,如今即将在香港单车馆迎来年轻的绽放。
新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